2024-07-28 15:33:35 | 高考助力网
现在考公务员或者高考是完全不能和当年的 科举考试 相提并论的,现在的年轻人考个本科,然后经过疯狂培训,将教材范围参透了,在考场之上融会贯通,基本上能捉到 公务员考试 的套路了。但是科举不同,首先三年才有一次,虽然不限制年龄,但是要看出身的,就凭借这一点已经刷下了一部分人了。
再说考试吧,首先就是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有人说 八股文 死板什么的,其实吧,能把八股文写好的不一定是才子,但是写不好八股文的还称什么全才呢?当然我不是给八股文平反啊,还是有很多名人考不上科举的,感觉可能是偏科严重。而且考生答题的时候还得提着脑袋,注意避讳,稍稍不留意就死翘翘了。
电视剧里经常有古代科举作弊什么的,这里面门门道道潜规则太多。还有一条要让人吐血的,就是三 殿试 前三甲还要看相貌,反正探花肯定是个帅哥就是了,比如小白脸和珅。所以你看人家嫁探花的姑娘们会那么开心啊,最起码长相已经入了皇帝的眼了。
结论就是一句,考进士比考清华北大难多了。至于探花长得帅这个门槛,咱先照镜子哭一会儿。
现在说说这些考上的人才能做到什么官吧。
秀才吧,是没有入仕的资格的。但是这个身份可以带来一些好处,比如能上当时的机关学校,也就是县、府学校学习,有资格再往上考试。因为国家免了徭役,一辈子可以安心读书,年纪大了办个学堂教教学生或者在县衙做个秘书什么的也是好出路。
举人的社会地位就比较高了,所以人 范进 考上了直接就乐颠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已经光宗耀祖。举人相当于省级机关招考的公务员,已经可以出仕为官,差不多能做到八品、 九品 的小官吧。
贡士就是举人参加中央政府礼部考试录取的学生,第一名就是会元。不过贡士不代表可以出任那个档次的官员,只是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每一个贡士都是准进士。
经过了层层选拔,贡士们终于要一睹天颜参加殿试了。殿试是一个排名次的过程,是不会将人刷掉的,所以只要进入到这一环节的选手们都已经放下心来了。进士都是可以做京官的,相当于通过处级干部遴选考试。
不过进士也是有等级的,除了相貌出众(当然才情也要出众)的三鼎甲,还有二甲赐 进士及第 ,就是准进士出身了。三甲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字一般不要怎么受人待见的,一个字差人一等。 曾国藩 就是同进士出身,非常讨厌别人说这三个字,一说就撂杯子走人。还有就是 左宗棠 举人出身,一直非常遗憾,总觉得人生不够完整。
高考助力网(https://www.jxzl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异地高考”:白居易曾跑到安徽参加科考的相关内容。
有些高考生不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高考,而是到另一个地域去高考,被称为异地高考。当今的异地高考,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城市新移民的子女升学障碍;另一方面还指向高考录取公平问题,因为异地高考可能会有低分录取的优势。
其实,异地高考并非当今的产物,幅员辽阔的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异地高考”。
从隋唐起,以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给了平民更多上升的机会。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首都即京兆府(长安)录取的名额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在唐代,国家级考试不分地区录取;地方考试按州的大小选拔考生,一般州的名额为两三人,而长安每次都多达数十人,甚至有时超过百人。这在柳宗元的《送辛生下第序略》可见:“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
宋代也有录取名额严重失衡的问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写给皇帝的信中说:“东南州进士取解者,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两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
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意思是录取率低的州100:1,录取率高的州10:1。比例之悬殊,令人惊诧。
在录取比例悬殊的地域中,京城一直扮演着“低分洼地”的角色。以嘉佑五年(1060年)为例,首都开封府的解额(通过地方考试选拔参加国家考试考生的名额叫“解额”)是266人,而陕西只有123人,广东只有84人;而且,国子监108人的解额,并不算在开封府内。
国子监加开封府的考生,在国考中登科的人数,占到全部考生的一半左右。
在清代,顺天府(北京)的举人名额也一直是全国最高的,同治元年(1862年)顺天府的名额是185人,文化大省浙江只有152人,广东省为102人。 高考助力网
京城的录取名额,超过任何一个大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科举制终结。
正因为如此,有些考生就动起了异地考试的脑筋,冒天下之大不韪,到录取名额多的地方参加考试,以增加录取的机会,从而走上仕途改变人生命运。
但是,古代参加异地考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唐代,法律规定,参加科举考试的所有考生,必须要在本人户口所在地报考。
因此,异地考试只能“暗箱操作”,不被他人所知道。如中唐着名乐天派诗人白居易就是异地考试的一员。白居易的祖籍在陕西,后来迁到陕西省渭南县下邦镇。
按道理,白居易参加考试应在渭南县,但是却在安徽宣城参加考试。为何白居易要冒犯法的风险?因为安徽的录取率要比陕西高。
在古代,也有违规异地高考不用受处罚者,用现在眼光来看,大概可以算作“开后门”。唐代大诗人王维籍贯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而他却在录取率最高的京兆府参加科举考试。原因是他具有弹琵琶才艺,在一次偶然展现才艺的时候,令某公主陶醉。公主出面疏通关系,终于使王维能够如愿以偿“光明正大”地参加异地考试。
在古时候的科举制度中,进士一次招多少个?古代进士的人员一般都不是固定的。下面以明朝为例一、古代进士的人数受到两个因素影响:1、应试者数量的多少,也就是参加考试的举人数量。2、是根据具体的官缺的状况。二、这个是明朝初期的乡试录用名额(部分)每一个时间短录用的举人人数不定,进而影响进士的人数。三、这是明朝初年选定的进士人数,洪武四年有120人,洪武十八年472人,永乐四年为
古代的科举状元和现在的高考状元哪个更难考2014年全国有939万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是697万,录取率达到了惊人的74.30%。这是2015年以前无论是参加人数还是录取率都是最高的。而1371年,明朝全国有200人参加科举,这也是因为明朝刚建立没多久,参加科举的哦人也比较少,录取人数是120人,录取率是60%,而到了1409年,有3000人参加科举,录取人数是350人,录取率是11.
古代更讲考试公平?宋朝15次没考上就可破格录取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口人来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
今天各省高考人数2023年高考各省人数如下:河南131万人,山东80万人,河北83万人,四川77万人,广东70.2万人,湖南65.5万人,广西61万人,安徽60.1万人,江西57万人,贵州47.8万人,湖北46万人,江苏40.6万人,云南38.3万人,浙江36万人,山西33.7万人。陕西32.3万人,重庆31.4万人,辽宁19.1万人,新疆22万人,甘肃24.7万人,21.
现代的高考与封建社会的进士考试哪个要难一点?当然是进士考试更难一点。进士考试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而且要考很多个科目比如说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等等,而且录取率是很低的。在唐朝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充分说明了考进士的难度。古时候的科举有多难?秀才和举人、进士分别有多难?科举是我国古代一项影响深远的选拔官员制度,自隋朝创立一直持续到清末,历时千年,通过科举制为历朝
中国有一个“学霸省”,自古以来盛产进士,千年内一半进士出于此众所周知,自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以后,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很多寒门学子因此有了出头之日。然而,科举之路严苛,比现在的高考难得多。每三年向天下公开招考一次,每次仅录取几百人。从这也能看出成为状元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件事。因为科举之路严苛,人们常用“十年寒窗”形容其中的酸甜苦辣。现在很多学校都会举行“高考倒计时”活动,用“
高考350分能上士官学校吗?答:说实话,350分被录取的概率很低,通常至少要超过投档线20分以上才有机会。2023年江西省定向士官,文史类投档线如下:序号 科类 院校名称 投档线1、文史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陆勤合格) 356分2、文史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陆勤合格) 369分3、文史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陆勤合格) 343
高考和科举有什么区别1、科举是一种选官考试,考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功名。而高考则不同,它是为普通高校招录新生而进行的考试,和入仕没有任何联系。2、科举与高考的考试内容不同。科举以经史文学(明清以后以程朱理学为主)为考试内容,明清以后八股文为考试文体,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思维。高考的考试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科学、自然学科等领域。3、科举的录取率极低,明清时期乡试举人
2025-01-13 01:46:08
2025-01-12 14:51:27
2024-09-15 17:06:53
2024-11-02 20:05:07
2024-12-11 03:42:34
2024-10-31 08: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