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14:28:06 | 高考助力网
2020年的高考渐渐落下帷幕。
高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考试,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正常发挥或者超常发挥。
总有一些同学因为各种原因高考失利,没有达到自己的升学目标。
那么这些同学,千万不要灰心,千万不要放弃,其实经历了高考,你就已经很成功了。
毕竟,我们努力过呀! 高考助力网
高考成绩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如果实在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那么你们可以参考以下方案:
一、复读
成绩位于一本线附近的你,是委曲求全随意选择一所能录取的学校就读,还是复读再战,努力明年上985/211?
其实关于复读的问题,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困惑。那些发挥不好的考生,卡在复读和不复读的十字口,他们看到有人复读一年逆袭清北,也看到有人复读继续浑浑噩噩,浪费一年光景,于是便更加迷茫。
如果说你的成绩和本科分数线或者和你理想的院校录取线差距不大,那么就可以考虑复读一年拼一拼,对于一些有定力的学生来说,复读一年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但是差距很大的话,比如三百分的成绩想复读去考取211/985院校,那么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高中三年的时间你都没有提高到600分,就算再复读一年你又能有多大的提升呢?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建议去浪费时间了。
二、就读专科
如果你的成绩还是能就读一所不错的专科院校,那么去读个专科也是可以的,从专科开始不代表你的最终学历只能是专科,你可以选择继续深造,通过专升本的方式来提升学历,统招专升本的学历社会上都比较认可的,并且在拿到本科学历之后,你还可以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让学历进一步提升。只要你愿意努力,读专科也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2+2或者3+2专升本
如果感觉自己复读没把握,去读专科还怕专升本考试考不过,那么这种情况,你可以考虑直接以2+2、3+2的方式去就读公办统招本科大学,还是有很多的院校是支持2+2或者3+2的就读方式的,入校签订普通专升本协议,学生可升入本科院校,入校后直接开始定向学习学习专升本内容,考试内容少,只考两门课程,本科录取分数线也比较低,80分即可。学生专科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普通高等专科毕业证。升入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习,二年学业期满,成绩合格,由本科院校统一颁发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毕业证书、学位证及就业报到证,学生就业按照第一学历为普通本科政策执行。升本率极高,给广大学生进入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提供通畅的学历提升渠道。
人生路很长,高考得失只是其中的一站。如果没有比高考更好的出路,还是建议高考失利的孩子选择复读或者3+2专升本吧。
关于高中生3+2/2+2就读统招本科院校,有疑问或者不知道如何办理的家长们可以私信我。其他低分生升入理想大学的方案也是可以私信我了解更详细的升学规划方案。
中考跟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次考试,两者都是选拔性考试,但是中考要较高考更严重一些。因为中考的录取率不高,只有50%左右。而且中考是一锤子买卖,不允许复读,考不上只能另谋出路。但是高考就不一样了,从2010年开始,高考的录取率就已经达到了70%,而且高考没考好,考生可以复读。所以,中考要更为残酷一些。
中考跟高考相差3年,虽然相差的有点久,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跟家长很好奇,中考成绩对高考有何影响?其实,中考成绩对高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影响:
(1)师资力量。重点高中的师资力量雄厚,无论是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老师几乎都是重点大学毕业,教学经验丰富。
(2)学习氛围。重点高中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汇聚了各地初中的精英人才。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跟行为,学习氛围浓厚。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就能解决。
(3)硬件设施。重点高中的硬件设施要比普通高中好很多,比如每一所重点高中都有独立的实验室,而且仪器都比较精准。普通高中的可能会破旧一些。
纵观每年的升学率,重点高中的升学率是要明显高于普通高中的。所以,能够进入重点高中就读,相当于提前三年获得了一张高考的优惠券,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入重点高中学习的原因。有家长可能会有疑问,难道普通高中的学生就没有逆袭的机会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有的。每年普通高中考上重点大学的考生不在少数,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针。普通高中的学生想要逆袭,需要做到这3点。
1. 打牢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要清楚,一份有效的试卷遵循二八定律。也就是说在试卷当中,有20%的难题,有80%的基础题,基础题也就包括简单题跟中档题。所以,打牢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是纲,是出题的标准跟依据,教材上的经典案例跟习题,非常具有针对性跟典型性,高中生要认真研磨,仔细分析。
2. 不懂就问的习惯
高中的知识跟初中的知识是不同的。高中是义务教育,大众教育,知识点都比较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一般可以听懂。但是高中不一样。高中的知识点大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高中生就算认真听讲,可能还是有知识点听不懂,这个时候就要问老师、同学了。
3. 重视学习的七大环节
学习是有一整套连贯环节的,学习的七大环节包括做计划、预习、听讲、复习、做作业、考试、错题反思。高中生想要提高成绩,就一定要重视学习的七大环节,做好每个环节,让学习变得高效起来。
老师有话说:中考成绩如何,已经成为过去式,中考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将来。中考考的好,那就再接再厉,考得不好也不要气馁。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中考失利要么是失误,要么是基础不牢,要么是做题习惯存在问题,要查找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每个挫折当成人生路上的垫脚石,争取赢在高考。
高考助力网(https://www.jxzl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4年比2023年高考人数多吗-2024年比2023年高考人数多还是少的相关内容。
高考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考试,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考试,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参加高考,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预计会有1353万人参加高考,比2023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多。2022和2023年高考人数对比以下是2022和2023年高考人数对比:1、河南2023高考人数131万,2022年是125万,一共增加了6万。2、山东2023高考人数80万,与2022年持平。3、广东省2023年高考人数70万,2022年是78万,一共减少了8万。4、四川省2023年高考人数77万,2022年是70万,一共增加了7万。5、河北省2023年
全国一本录取率2022北京高考一本录取率:46.02%。2022北京高考211录取率:13.99%。2022北京高考985录取率:4.29%。一本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一本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2.43%。985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985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62%(这个是所有高考考生为分母,而不是所有高考适龄人口做分母)。
2024年高考人数有多少?2024年高考人数可能突破1300万。1、历年高考报录情况:从历年高考的报考和录取占比来看,从2000到2021年期间,报考人数超过1000万的年份主要有2007至2009年和2019至2021年,从趋势来看,报考人数将持续增加。本科录取率水平较低,2000-2008年本科录取比例在30%左右,2009年开始上升,在2012年及之后,录取占比保持在
高考录取人数2021年各省高考录取人数情况如下仅供参考: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1078万人,按照近四年全国高考总体录取率最高81%计算,今年高考招生人数是873.18万人左右,本科录取人数为485.1万人左右。一、地区差别1,每个地区的竞争压力不同,院校资源更是差别巨大,从整体数据来看,2021年高考各省市本科一批上线率均超过10%,其中一批上线率最高的
2023年高考人数有多少2023年各省考生人数如下:河南131万人,山东80万人,河北83万人,四川77万人,广东70.2万人,湖南65.5万人,广西61万人,安徽60.1万人,江西57万人,贵州47.8万人,湖北46万人,江苏40.6万人,云南38.3万人,浙江36万人,山西33.7万人。陕西32.3万人,重庆31.4万人,辽宁19.1万人,新疆22万人,甘肃24.7万
湖南高考录取率其他信息:湖南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批录取工作从7月15日开始,至8月1日圆满完成。截至8月1日18时,本科批实际录取新生181703人(含录取期间追加的计划)。2022湖南本科录取率2022年湖南高考录取率及录取人数暂未公布,以下是2021年湖南高考录取率及录取人数,仅供参考。湖南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批录取工作从7月15日开始,至8月1日圆满完成。截至8月
河南高考本科录取率河南高考数据统计,本科录取率为38%河南省2021年高考的总人数为125万,剔除单招以及提前保送、专升本等方式的招生。河南省实际参加夏季高考的报名人数为79.09万。根据河南省划定的本科线,文理科本科上线人数为394102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科线以上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被本科院校录取。根据河南省公布的数据,本科毕是有9.2万考生落榜,本科批次录取的人数为3
上海高考本科录取率73%。根据查询精英考试网得知,2023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为5.25万人,本科录取率73%;一本录取率21.8%。其中985大学在上海录取率预测为3.12%。211大学(不包含985大学)在上海录取率预测为7.28%。上海高考人数2023年多少人?上海高考人数2023年多少人?2023年上海高考人数约5.4万。上海2023年高考成绩正式公布。据了解
2024-11-02 20:05:07
2024-10-26 12:38:25
2024-11-01 18:49:11
2024-11-08 07:21:44
2024-11-08 15:44:18
2024-11-06 07: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