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状元三元六元 科举高考落榜(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单)

2024-10-30 03:10:33 | 高考助力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状元三元六元 科举高考落榜(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单)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状元三元六元 科举高考落榜(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单)

状元三元六元 科举高考落榜

卷一 科举,高考他爹有多难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位大哥,已经参加高考26次了,人送绰号——“考王”。

提到高考,就不由得想起,在古代中国,也有这么一项制度,它始于被鄙视的隋炀帝,终于被鄙视的光绪帝。

从607年-1905年,作为古代中国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它延续了将近1300年。

对,就是科举制。

可以说,在血脉上,它就是高考的祖宗,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各国选拔文官的主要形态——考试。

1300多年间,产生了超过几百个状元,十万多进士,几百万举人,无数秀才,更多的童生。

童生自然是落榜的人。有的人考了一辈子,仍然是个童生。史载有百姓老童生与十五岁童生共同参加同一场考试的场面。

事实上,在科举之路上,绝大部分人都是童生,他们只是在资格预选赛外徘徊,不得其门而入。

而秀才,算是有了官身,有了特权,不用服役交粮,见县官不拜。

举人,那是国家的储备干部,如果有缺,可以作官了,也是乡绅家族的主要支撑力量。

进士,自然是权力金字塔上层的一小部分人,平均年产仅几十个的珍稀物种。

状元,进士的头把交椅,更加难得的人物,按年份算,平均二三年才会产生一个。

但在状元之上,还有更传奇的——

三元会首,六元会首。

意思也很明了,就是一个人六次考试全是第一。

哪六次考试呢?

中国科举到了明清时代达到最完善的境地,共有这么几个关口: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因此六元会首只有两个,明朝清朝各一人,都是大族子弟。

三元会首就宽松些, 历史 共有十六人,后三门乡/会/殿试达标即可。

由于前三门县/府/院试算是科举预选考试,因此有时也会被归为一门。但它们确实是实打实地要进行共十场考试,县试5场,府试3场,院试2场,只是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高考助力网

拿科举体系跟如今的考试体系进行一个不科学的横向比较,大致如此——

县试=入园考试;府试=小升初;院试=中考;乡试=高考;会试=研考;殿试=博考。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比对,事实上,在难易程度方面,两者差距贼大。

如今的高考录取率超过50%,乡试的录取率可能是10%左右,不是一个档次的。乡试要与一本比录取率才有意义。

此外,考生的学习环境不同。古代虽然有学校,但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功能上来讲,与现代的学校都不同。考生想要考取,更多是靠自学和家学经验。

平均而言,一个家族要出个进士,需要几辈人连续奋斗才能成功。曾祖父是秀才,祖父是举人,父辈是贡士,自己中进士。一方面是经验积累,一方面是财富积累。

这样一来,进士的高产地区就更可能是那些经济富庶、秩序稳定、读书成风的地方了。

在唐朝,是河北大族,在宋明清,则是江南的书香世家。

卷二 人生,状元三元六元轶事

话说有一天,大唐公司董事长李世民刚忙完一个大项目,就给自己放了一天假,骑马去林子溜达溜达,打个野味什么的,放松一下。

说时迟,那时快,忽然从旁边冒出一句话——

世民,你是董事长,不要自己开车玩耍,万一出个车祸,撞死个花花草草、猫猫狗狗的怎么办?公司形象往哪儿搁?员工怎么想?街坊邻居要不要你赔?会不会把你围起来群殴?

敢说出这种话的是谁呢?

中国 历史 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孙伏伽,622年(武德五年)状元。后来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是和太宗一起扛过枪的人。

世民无奈:我今天休息,有保镖。我是老司机了,车技没得说,你是知道的。

孙(在地上躺平):反正我说不过你,你今天要想出去,就从我身上轧过去。

李(怒火冲天):到底我是董事长,还是你是董事长,反了你了,保镖,把这货抓起来嫩死。

孙(面无惧色):呵呵,听说大夏公司有个叫关龙逢的职员因为提意见而丧命,看来我要找他下象棋去了。

李(转怒为喜):咳,老孙,跟你开玩笑呢。你对公司的忠诚,我是知道的。走,咱们下棋去,你说下象棋围棋还是西洋棋吧,咱今儿个奉陪到底。

这位铁骨铮铮的孙伏伽,一辈子过得挺充实。对了,他是贝州武城人,也就是今天的衡水故城县。

难道说,盛极一时、以制造北清录取率出名的衡水中学,选址是经过深刻考虑,要跟中国第一个状元扯上关系?

当然,也许只是一个巧合。

还有一个巧合。

中国第一个三元会首和最后一个六元会首的中榜时间,相差整1000年。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博陵(定州)人崔元翰,辛酉科状元。这是中国史载的第一个三元会首,此人出自博陵崔氏,号称当时的天下第一望族。

事实上,唐朝的多数进士也确实出自大族之家。在那个普通人都是文盲的时代,能读上书,绝对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当然,对于大族来讲,这是基操和起点。

崔元翰是唐朝齐国公崔日用堂侄。母丧,隐居教书治学,年近五十才中进士。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都是第一。

可惜的是,唐史虽然有N个崔姓名人的传记,却并未为他做传。可能是因为此人的存在感较低,作为不显。此人性刚烈,喜孤独,社交少,做官数年,后被降职,就病故了。

咦,崔元翰似乎也是河北人,这就有点巧。看来唐以前,河北地区确实很强。赫赫有名的河北三镇就不要提了,毕竟是割据势力。

一千年以后——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苏州人钱棨,中辛丑科状元。

这是中国唯二的六元会首,也是清朝第一个三元会首。

有个说法,乾隆到了晚年,自觉业绩不错,在古今皇帝中创了多个纪录。这年开科取士,忽然发现大清、或者说自己手里居然没有诞生过一个三元会首。

这说不过去,因为前明是有的。

旁边的大臣闻弦歌而知雅意:老板,您看下本科第十名的简历。

嘶!这个姓钱的了不得啊,五元合一了,真有钱!

我帮他再进一步,凑个整。今年的状元,就是此人了。

这样一来,咱们大清就有六元会首,hiahiahiahia!

这事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啊?

——明白,小的明白。

不过,此官有个写日记的习惯。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可以不记下来呢。回家以后,他手一滑,到底坚持了自己的习惯。

事实上,我们知道,任何一次考试也好、比赛也好,都有不小的随机性和运气成分。就跟人们成功一样,有时候,某个人能够夺魁,很大程度上借助了运气。

比如,监考官的因素,天气因素,考场环境因素,心态情绪因素,时机因素。很多。

那么,能够在多次考试中总是拿第一的人,综合素质必然过硬,情绪控制力极强,发挥极其稳定。这样的人,不是为考试而生的人,就是为考试磨炼了一生的人。

钱棨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六元之路并不轻松。

从小研习八股文,常常夜读到五更。少年多次考童试,纷纷落榜又重来。

他一直考到32岁,才以第一名通过院试,成为秀才“案首”。

接下来考乡试,又是连续失败。六进考场,六次落榜。

45岁,考中举人“解元”。

大约是厚积薄发,后面就比较顺畅了,贡士“会元”,进士“状元”,相对水到渠成了。

按五岁学习,十五岁参加考试,他至少应考30多年,备考40多年。

此人为人如何?

权臣和珅曾招揽他入伙,被他断然拒绝,因此遭到暗算。和珅倒台后,嘉庆任他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钱棨是无锡钱氏某分支后裔,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学问的读书人,曾祖是顺治进士、又名列康熙博学鸿词科一甲,授官翰林院编修。他能够一直专心科举,家境至少小康以上。

另一位奇人、六元会首是明朝的黄观。

这位大哥卒年38岁,是在27岁时一口气完成了六元大业的。

不过,正史只写明他是会试、殿试双第一。他的六元,更多是作为轶事来传播的,存在较大争议。

此人的父亲是赘婿,黄观原从母家姓许,做官后才恢复原姓。

他师从元末官员学者黄冔(音徐),忠于建文帝,靖难之役后,全家投江殉难,可见风骨。

朱棣怒而将他的名字从登科录上抹去。直到明末他才恢复名誉。

卷三 思考 落榜的人们

科举的实质是为朝廷选拔中高层官员储备人才,重在选拔,因此名额有限,无法盲目加量。

今天高考的目的则不尽相同,它主要是为了为国家培养建设力量,更多的是一个职业分流作用。通过高考,不过是继续深造的直通车,通不过,就走实用技术路线。

但无论是哪个路线,不付出努力都是不行的。

国家建设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都想着去作官,搞理论研究,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国家更多需要的还是能够做实际事情的人,比如研发,编程,制造,服务,都需要大量的人。

在任何环境生存,都应该找准自己的合理定位,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历史 上的这唯二的六元,十几位三元,数百个状元,在科举这件事上,他们算是站在顶端的极少数人。

但说实话,他们的人生成就如何呢?

李白没参加过科举考试,可能是因为家中经商,也许是因为户口不明,总之根本没有资格参加;

杜甫落过两次榜,最后只能通过其他考试作了小官,据说主要是因为奸相作梗;

元稹明经及第,去拜访洛阳老乡李贺,却遭到嘲笑,毕竟明经考试相对容易,远不如进士难度大;

但实际上,李贺才名虽高,但遭到他人阻挠,最终也未能中进士,凭借宗室身份,通过其他考核获得一小官,后怒而辞官,去做了几年节度使幕僚;

孟浩然归隐作诗,韩愈三次落榜,张继落榜后写出《枫桥夜泊》,罗隐因貌丑落榜;

王阳明参加了九次科考,归有光八次落第,李时珍三次不第后干脆当了家传医生,唐伯虎、蒲松龄都是响当当的文化落榜生,龚自珍因为字不好只能进三甲;

还有两个有名的落榜生黄巢和洪秀全,此二人干脆造了反,深刻影响了中国的 历史 走向。

可以说,许多人都是落榜生,更多人可能边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都没有。或是因为穷,或者因为家庭成分。

科举、高考是一条路,看起来可能是最近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路。

状元三元六元 科举高考落榜(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单)

2004年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单

2004年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
1、高中毕业证可以在网上查询。2、查询方法是:①在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中输入“高中毕业证查询”关键字,回车后,在显示的各个页面下寻找查询系统入口。②也可直接输入以下网址进入“高中毕业证查询系统”进入系统后,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查询到证件有关信息。

状元三元六元 科举高考落榜(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单)

故城县郑口镇2021年高考分数线

高考助力网(https://www.jxzl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故城县郑口镇2021年高考分数线的相关内容。

2021年本科批为412分。特殊类型录取控制线(强基计划)等为498分。
郑口镇,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所以分数线为河北省的分数线。
该地为故城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故城县中部,东靠京杭大运河畔,南连武官寨镇,西邻饶阳店镇,北接青罕镇,区域面积120.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115009人。2018年,郑口镇有工业企业301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以上就是高考助力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高考助力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助力网:www.jxzll.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状元三元六元 科举高考落榜(故城县一中高考成绩单)”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