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大学录取后还能凭高考成绩申请国外大学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高中生的科研能力到底有多强
这篇文章比较客观的反应了美高的真实环境
美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多人认为美国教育很“美”,自由、没压力、可以轻松上大学,美国的中学生学业能力没法跟中国中学生相提并论。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我们真的有太多的误解,在当今留学日益低龄化,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中学生活。
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
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乐会。
如今琴童很多,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并不多。本以为田田将在音乐的道路上就此发展下去,她却说,“我要去考综合性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和音乐双专业。”
钢琴,仅是这个女孩众多特长之一。除此之外,田田是纽约威郡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校数学队队长,获得全美
英语教师作文大奖、伦斯勒大学数学和科技奖、大纽约地区英文拼字比赛第一名……
与田田的母亲交谈中发现了美国中学教育和中学生活的另一面: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为了考名牌大学,为了培养孩子,美国家庭拼了。
分层教学从进校那一刻开始
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他们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要熬夜,泡图书馆写论文;努力学习,在分班考试中表现突出,进入“提高班”。
纽约近郊的斯卡斯代尔小镇风景如画,这里除了有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故居、一年一度的斯卡斯代尔汽车公益秀,还有一座知名的公立中学斯卡斯代尔中学(ScarsdaleSchool)。每年,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们会如期而至,到校招生。
2008年,12岁的田田考入音乐名校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这是为优秀琴童设立的周末学校,不少孩子自此远离了全日制学校,一心为考音乐学院而努力。不过,田田的父母却决定在周一到周五,把她送入斯卡斯代尔中学。这个决定让她得以在数年后目睹美国中学生活的疯狂、压力和快乐,也让她锤炼成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专长的人才。
竞争始于开学第一天
2010年,田田进入斯卡斯代尔中学高中部。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原来,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自幼成绩突出的田田每个科目都考上了最高等级。尽管如此,这种分班考试是她始料未及的,倒是她的母亲左贞觉得似曾相识。
“我们总认为美国教育很轻松。老实说,美国的
小学教育几乎是让孩子在玩乐中度过的,但到了中学,压力一下子变大。从分班举措看,谁能否认,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
和许多美国高中类似,斯卡斯代尔中学要求学生必修数学、英语、科学(包括生物、
化学、物理)、历史等。尽管下午3点就放学,但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
有一次,田田花了整整3天完成一份17页纸的小论文。起因是历史老师在课上播放了关于“奴隶制”的三部电影,并据此布置论文:“这三部电影是如何反映美国奴隶制这段历史的?”
中学生写论文要达到什么水准?曾有学生洋洋洒洒地就某一事件写了很多认识,结果被老师痛批。“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田田的书包总是很重,因为除了六七门学科的教科书,还有其他必读书和选读书。比如,英文老师会让大家精读小说,如果你选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惨了,600多页。
有人曾测算,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104斤重。有时老师甚至不上课,让学生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只是你得有insights(见地),并且自成逻辑!”田田重复着老师的口头禅,美国教育从小强调批判思维,学生压力巨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尽管老师说记时间段就可以,但到了考试时,七八十道选择题,答案都很接近……”见识了SAT2历史科目中大量的选择题,美国学生明白,必须乖乖“背历史”。除了必修课,美国的中学生还须应对大量的选修课。
相较国内课堂,美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选课自由度更大。比如二外,就会开设
法语、
西班牙语、
拉丁语等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有人就在3年里学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目的是为了每学期都得到好成绩语言入门时总是简单的。虽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这不妨碍少部分人会连续三年选择艰深的拉丁语。事实上,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
拼教育美国家庭不输给中国家庭
到了大学申请季,竞争变得隐蔽,但更为骇人。老师会提醒学生,不要互相交流申请学校的信息;有的家长在超市遇见会装作不认识,谁都不想告诉对方,我的孩子报了什么学校,以免引来“同伴竞争”。
今年,田田11年级,进入学校的“荣誉协会”,这是美国中学里的一个特殊组织,只有入学两年各科平均成绩达到全A的学生才能参加。协会有项明文义务,即会员自动成为“学生导师”,为同学义务指导作业。在美国教育中,“服务他人”的意识一再被看得很重。当然,协会不只有义务,也有“权利”。在许多学校,荣誉协会成员即是“名校候选人”。每当名校招生官到校时,会让校方打印一张平均成绩排名在学校前20%-30%的学生名单,而这往往就是荣誉协会名单。
据此,在美国家长圈里,“荣誉协会”是绝对值得一提的谈资。数据显示,由于申请人数增加,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今年,哈佛收到34302份申请,录取2032名,录取率为5.9%;普林斯顿收到26664份申请,录取率7.9%,皆是两校历年最低水平。
“许多人说,在美国考大学很容易,的确,全美有3000多所大学,几乎可以做到‘全民上大学’。但,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就业依然困难。”左贞有三个女儿,田田是老二,大女儿前年被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老三还在读初中。这位新移民敏感地察觉到:为了孩子的前途,美国家庭拼教育的劲头丝毫不输给中国家庭。
在田田的高中,几乎90%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周末,孩子们流连在各大家教培训班。而家教价格不菲,一节课,一小时,得好几百美金。与中国的学生需要应付期中、期末考试不同,美国的考试次数更频繁,并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与“前途”相关。比如,AP课程会在高中高年级时陆续开出,由于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课程,通常是“有条件入读”:大部分高中要求学生前两年的平均成绩达到A,甚至A+,才有资格选择AP课程。而这意味着,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一次考试失误,就可能让平均成绩从A滑到C,从而与AP课程无缘……
在这种环环相扣的评估体系下,孩子们对每项作业、每次考试都格外看重。“许多美国家长从小就带着孩子去运动,让他们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是通过运动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左贞说。
也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去看心理医生。在美国学生中,这很流行,一旦医生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他们的考试时间可以翻倍……学校关于公平原则的考量,也让不少学生通过“
表演生病”骗取更多的考试时间,为了更好的学业表现……
求“亮点”疯狂投入课外活动
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乍看起来学生学业挺轻松,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田田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每天练琴外,她的课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填满:办校报,采访、写稿;参加网球训练,每周1小时;和同学创建社团,去社区为植树筹款;此外,还有她最喜欢的校数学队训练,在男生居多的数学尖子中,她是难得的女队长。每周放学后,田田都有一两次集中训练,做各种怪题难题,还要外出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田田带领的团队曾夺得当地100多所中学参与的数学比赛第一名。此类校园俱乐部在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乐部有辩论队、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校报,数学队等。它们往往采取积点制,俱乐部成员要通过比赛次数和比赛表现积攒“积分”。
通常,校际间比赛比较频繁,但只有攒到相当积分的会员,才有资格代表团队参加州际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如果积分一直不足,意味着淘汰。有时候,参加俱乐部或社团的压力甚至超过学业。田田的好朋友参加辩论队,几乎每周都要比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反复修改辩词。有的同学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比如开展“基因”研究,这比课堂学业还要艰深百倍。这些课外活动都在下课后,时间至少两小时,进入决赛后花费的时间更多。学生们回家最早是吃晚饭时间,有时是七八点,然后再投入作业。“晚上12点睡觉算早的,凌晨一二点睡觉是常态。”
田田的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过着这样的忙碌生活,而这种氛围,又促使着每个人追求各自的兴趣这是美国中学的文化,当然,也夹杂着美式“高考(微博)指挥棒”效应。数据显示,今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中,SAT阅读、数学和写作成绩超过700分的申请人分别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从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当同学们在成绩上难分胜负时,课外活动成为竞争的又一个战场。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大学申请表上一直有“特长”栏,学生不仅需要列出特长,表格下有“得奖地区:州、全国、世界”的等级提示。如果不是成绩斐然,不算特长,特长必须“与众不同”。特长栏空白的学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录取。
“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其实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擅长点,这样一来,他们兴趣爱好很多。但必须承认,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专长,并不容易。”左贞说。田田的数学老师在听完她弹奏时,曾感慨,“看着你的两只手快速地键盘上飞舞,就好像看你在解数学不等式,左右开攻!”数学、音乐是田田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长点”,她无疑是少数的“成功学生”。可在这种教育生态下,也有人坚持不了,几近崩溃,“有的同学会跑到老师办公室大哭,但其实他们的成绩也不算很差……”
有人说,正是美国教育的这种特点,让学生发展了许多兴趣,并且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融会贯通”。也有人看到,美国学生对此感觉压力巨大,嗑药、骗心理医生的伎俩愈演愈烈。在美国学习,没有捷径,无法突击“优秀”,这是个常识。
美国教育很“美”?那是误读!
美国的中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我们真的有太多误解。最近,一批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中学”图景,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
当留学日益低龄化,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中学生活。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从2001年秋季开始,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他在这所学校听课,和学生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还在这个学校教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也亲自参加考试。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此书在2003年出版,全书近400页,只有3大章,他在长达188页的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这本书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有人说,惠特尼高中并不代表美国所有高中,惠特尼的高中生也不代表全美高中生。
但是,田田母亲左贞女士一直对我强调:“直到现在,许多人依然在误读美国的中学生活、美国的中学生。事实上,美国有一大批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追求卓越。
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但都要求卓越!

大学录取后还能凭高考成绩申请国外大学吗?
可以的,只要自己不入学即可申请。
高考后直接申请大学注意事项:
根据大学开学时间把控申请节奏
美国的绝大多数大学都有春秋两季入学,高考后如果来不及赶秋季入学的学生,可以延迟到下一年的春季。不过,秋季入学是美国院校最大的开学日期,招生规模、入学迎新安排等都较春季入学的规模大,部分院校的专业如果在前一年秋季招生满了,那么次年的春季就不再招生,也有些院校春季不招生。
与美国不同,澳大利亚所有大学分为两个开学季。分别是2月份的学年开学和7月的第二学期开学。对于7月份已开学的澳大利亚院校来说,高考后决定留学的学生已赶不及今年入学了,但如需要读语言的学生,还能赶上今年9月份开学的语言课程。
加拿大本科学校大部分专业每年至少有两次开学,即每年1月和9月,少数学校和专业有3次。如果学生有雅思且成绩有5.5分,马上申请也能赶上加拿大部分院校的秋季入学,如西蒙菲沙大学和曼尼托巴大学的快捷课程。
英国所有A-level,预科和大学课程都在9月开学;另外有部分A-level,高中1月开学。
虽然入学时间不同,但入学要求上基本都是一样的。当然,有些院校入学时间不同,奖学金的发放时间也不同。对于秋季入学为主的国家院校,春季入学在奖学金的获得几率上要比秋季入学小;最后是学校招生的人数不同,如美国和加拿大的院校以秋季为主的,那么秋季招生名额要比春季招生的名额多。
无论是哪个国家首先都要过语言关
高考后才准备英语考试时间很急,如果想要留学英语语系国家的,大约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有了相应的雅思、托福成绩的,申请英语语系国家相对较易;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雅思、托福成绩的,可以一边办理留学手续,一边准备7月份参加雅思托福考试。当然,也可以选择国外的一些语言预科学校就读,语言成绩过关后直接升到相应的大学。
如果选择的不是英语语系国家的,如法国、日本等国留学的学生,一定要做好更为充足的准备。如果高中阶段接触过法语或
日语,可采取边办理留学手续边强化语言的策略。反之,对于无任何语言基础的留学申请者,一般是很难在高考结束当年实现海外留学的。
不仅仅是因为外国大学都对语言有要求,把
语言学好,更是为了融入到当地的学习和生活中。先不说课程是否有难度,全英文授课,最低要求是看得明白课本,听得明白老师说什么。如果听不懂,那上课、生活和交往都会成为问题,也是众多内地学生出国后出现“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
【高考后留学申请方案】
语言课程+大学预科课程+大学学位课程 特征:适合到英联邦国家留学
以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为例,应届高中毕业生无需高考成绩,只需提供高中三年期末成绩单和合格的语言成绩即可申请大学。但为了弥补教育体制的差异,学生在开始大学本科课程前,需参加一年的大学预科课程学习。英国很多知名大学都开设预科课程,且每年开学时间较频繁,学生最快可以赶上10月语言学校入学,若半年内通过语言考试,明年2月就可以开始预科课程的学习。学生从开始读语言到大学毕业,总共花费时间大概4-5年。
除了预科课程外,英国、澳大利亚有部分院校还开设大一文凭课程,高中毕业生凭高中三年成绩单即可申请。大一文凭课程期间,学生将进行强度较大的语言和学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完成该课程后,可直接进入大二学习,三年左右即可获得学位。不过,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申请大一文凭课程也不容易,并不是所有的院校和专业都有这样的课程。
语言课程+大学课程
特征:适合美国、加拿大高校本科课程
对于想到美国、加拿大留学的学生来说,“双录取”或“2+2”转学模式是希望尽快出国学生的最佳选择模式。“双录取”是指学生可以在没有语言成绩,又符合学术背景的情况下,获得大学专业课程有条件录取。学生在学完语言课程后,就可以升入大学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双录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专业录取保障,并且申请周期较短,适合希望尽快出国学习,又没有语言考试成绩的高三应届毕业生。
对于高考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想读海外顶尖大学不能一步到位,学生可以选择先就读美国的社区学院或加拿大公立学院。社区学院和公立学院最大的优势就是申请门槛较低,无需语言成绩也可以获得录取,同时社区学院每年开学时间有三到四次,前期的课程以语言强化为主。两年制的学院课程设置灵活实用,社区学院大多都与相邻的大学签订了学分互转协议,学生一般在完成两年学习后,如果成绩达到大学的相关要求,则可以申请转入大学相关专业继续就读两年,毕业后可获得该大学学士学位。
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留学
特征: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的院校
第三种立刻可以申请出国的方式,就是选择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的国家留学,当然即使你的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你也需要同时满足学校对学生英文成绩的要求,所以大多数学生赶不上9月入学前,考出合格的托福、雅思分数,也可以申请明年2月的春季入学。
欧洲的不少国家都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据了解,高考成绩达到450分,同时需要具有中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便可申请法国大部分的综合大学。如果选择学艺术的同学,学生除了要提供艺术作品外,同样也需要提供高考成绩,但是对高考的分数要求相对不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法国的学校,学生都需要完成600学时(大概半年)的法语培训,法国大学每年大多有两次开学时间,1月、2月和9月、10月,应届高中毕业生从暑假开始学习法语,10月开始申请来年1、2月入学的课程。
加拿大的公立大学一般要求提供高考成绩。公立院校一般要求高考成绩最低在二本线以上。如果申请全加排名前五的大学,学校一定要参考中国留学生的高考成绩。美国也有部分高校认可国内高考成绩,如在美国排名70多位的杨百翰大学,高考550分以上的学生就可以申请,无须附加条件。
亚洲国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中国学生凭高考成绩都可以申请,但学生成绩一般要超过一本线20分以上。韩国延世大学、梨花女大等院校的学生,要求高考成绩需在500分以上,并且韩语需要达到四级以上的水平,方可直接入读。
高考助力网
全被拒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为什么
高考助力网(https://www.jxzl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全被拒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为什么的相关内容。
这是一个老话题,简单说就是中美教育评价机制不同。
转载: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中国青年报》2012年 2月1日 第12版
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援西部教育。哈佛方面对此作出如是解
世界顶尖名校拒绝单一的高分者----高分与成功没有因果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没有梦想,你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寻找有梦想的人
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聊到中美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哈佛看到他影响世界的潜力 宁夏高考落榜生 全额奖学金进哈佛
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哈佛觉得这些非常重要
周惟彦: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持西部教育。哈佛方面对此作出如是解释: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并转发了去年5月2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
10年前,马振翼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叫“星腾科”的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
春节前,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栋高层写字楼里,马振翼笑呵呵地说:“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破解它。”
我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今年34岁的马振翼,在台湾出生,小学即到美国留学,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在华尔街干过,还当过高中老师,后来自己创业。
“咨询,就是聊天啦。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宁夏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这个男孩姓杨,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与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
看到影响世界的潜力
小杨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名志愿者。“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马振翼说。
小杨办的NGO,是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
经济学。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他飞快地说。
“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装、制作,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发掘。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让它闪闪发亮。”
但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一点。
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SAT满分照样会被刷
“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许多也照样会被哈佛刷掉。”马振翼说。
有媒体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马振翼说,美国的大学录取,大致看三大块: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三是课外活动。成绩不仅有SAT,还要看高中阶段的平均成绩等。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分数只能起30%的作用。
“你要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这些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答案很简单: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
马振翼列出一些美国名校比较看重的项目,例如:体育、社团、夏令营、研究性活动,或者参加实习、做义工、旅游、参加比赛,甚至还包括兴趣和爱好,哪怕是逛街买东西、玩电脑游戏和听音乐……“年轻人最大的课题,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加之不懈努力和坚持,成功离你就不远了。”
除了分数还能看到什么
从自己读书、教书经历中,马振翼得出的结论是: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聊到中美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以上就是高考助力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高考助力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助力网:
www.jxzll.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