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想去美国留学,都需要什么条件呢?相关的问题,今天,高考助力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想去美国留学,都需要什么条件呢?
本科申请:GPA成绩:3.0以上。语言成绩与SAT标准化考试,每所美国大学要求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不尽相同。前35的学校托福一般最低要求100,36-50学校一般要求,托福90以上,也有个别学校托福最低要求80。 申请材料:1. 标准化考试SAT或者ACT成绩 2.语言成绩 3.高中成绩单4.高中毕业证 5.推荐信 6.文书 7.活动
研究生申请:GPA成绩:3.0以上语言成绩:托福80+ 雅思6.5+,无语言可申请双录取/预科。GMAT成绩:650分以上(商科及管理类专业需要提供)GRE成绩:310分以上(法律专业除外),背景实力提高名校录取率:是否有获奖经历、名企实习经历、海外背景提升课程等。 申请材料:中英文在读证明(大四在读)语言成绩:托福80+ 雅思6.5+,无语言可申请双录取/预科。2. 中英文毕业证、学位证GRE成绩:310分以上(法律专业除外)。3. 中英文大学成绩单(成绩越高越能申请好的学校)。4. TOEFL,IELTS,GRE,GMAT成绩。5. 推荐信。6. 个人陈述或Essay。
上面这些信息都是常规要求,但是因为每个学校的不同专业都会有自己的特别要求,如果大学需要了解更为详细的申请要求,可以根据海外大学院校库(
)的各个大学申请要求,按照自己的专业查询更为详细的申请信息,同业也可以沟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按照自己的院校背景和成绩情况查询一下过往的申请的成功案例,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我们会看到自己院系的师哥师姐们都去了哪些学校,具体申请了哪些专业,他们都考了多少的语言成绩等信息。查询如下图:
高考助力网
美国留学 哪四类学生不受名校待见
一、有高分无课外活动 案例:2014年是让中国的托福、SAT高分学生最为“尴尬”的一年,原本以为考出了好的分数,申请美国名校就有备无患了,结果却大失所望。“没想到SAT2300分都会被拒绝。”“我的分数比同学高很多,但是同学被录取,我被拒绝了。” 2014年美国名校申请中,这种高分学生被拒的案例不胜枚举。
在国内,高考分数越高,读的大学越好。那么,申请美国名校时,仅靠高分能被名校录取吗?
近年来,中国学生的托福、SAT平均分一年比一年高,录取率却一年比一年低。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名校陷入了一种恶性竞争:越是被名校拒绝,越想考高分。这种完全有悖美国名校录取标准的竞争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只有高分学生被拒绝了。二是一味的刷分让录取率更低。由此可见,2015想冲刺美国前50名校,靠刷分是非常不可取的。
解决方案:参加课外活动
耶鲁大学面试官说:“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外参加什么活动,如果申请者课外活动不突出的话,也会被拒绝。” 哈佛招生官说:“课外活动的设计对申请非常重要。”
二、课外活动不突出的学生
案例:近日,有家长说孩子的托福115分,SAT2200分,参加了不少课外活动,但找其他的留学中介申请时,申请的六所学校全部被拒绝了,他们该怎么办?托福/SAT分数可以了,课外活动也有了,为什么还是被拒绝呢?
美国名校为什么要通过课外活动来选拨学生呢?因为随着申请者越来越多,倘若他们计划招1000人,但是有2000人的SAT达到了他们的录取标准,他们该如何进行选拨呢?分数只能告诉他们,这个学生会学习,但是课外活动才是将学生区别开来的因素,通过课外活动背景,可以看出学生很多方面的特点,所以说,课外活动是将不同学生区别开来的最好标尺。
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申请者的课外活动,基本上都是做义工、做自愿者、支教,很多人参加过同一个比赛,参加过同一所学校的暑期课程,让美国名校无法辨别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他们只有放弃评估这些学生。一旦发现课外活动非常有亮点的学生,美国名校招生官一定会眼前一亮。有连续四年做环保被南加州大学录取的学生,有独自去西藏生活被蒙特霍利克学院录取的学生等等,都是因为课外活动比较独特,才被美国名校相中。
解决方案:个性化课外活动
参加课外活动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即使是同一个课外活动,经过精心的策划和挖掘后,每个人的闪光点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要学会挖掘自身特点,成为所在领域最闪亮的一位。其次,课外活动可以和所选专业相关的,这样也能增加被录取几率。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个性化的课外活动,主要在于将学生的独特性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离成功不远了。
三、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学生
案例:F同学是典型的好学生,在国内读一所名牌大学基本上没什么问题,申请美国加州大学却被拒绝了,招生官表示:对于F同学我们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去录取她,她太普通太没有特色了,像她这种“优秀”的申请者每年有很多。
美国名校录取中强调的一个元素——个人魅力。他们青睐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奇才甚至偏才的申请者,有学生因为爱好烹饪被录取,有学生因为钟爱街舞被录取,有学生因为对环保很感兴趣被录取。还有哈佛录取的“魔方哥”,被杜克大学录取的打高尔夫球的女孩。总之,美国名校喜欢个性很鲜明的学生。
每年,每个申请季,每个招生官,都在重复同一个词:个性。但是,随机地把一些学生的申请资料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往往有很多申请者的个性是趋同的,而这些申请者和有个性的学生一起竞争,肯定会败下阵来。
解决方案:培养个性、发挥特长
专家提醒,美国名校希望招到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美国名校考察的重点。兴趣源自生活,做一件事情,任何一项课外活动或者个人爱好,只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就能成为你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
四、文书没有亮点的学生
案例:每年都有大批优秀的申请者,美国名校在对他们进行筛选时,“漏选”了他们。这不是招生官工作的“失误”,而是学生自己的“失误”。明明有着较优秀的分数,较丰富的课外活动,偏偏毁在毫无特点的申请文书上。招生官表示:“面对成千上万的申请文书,我们只能放弃评估那些文书太平淡、太普通的申请者。”
弗吉尼亚大学招生官说,“写什么样的文章能反映出学生是什么样的人”。文书的好坏成了评判一个学生是否符合名校要求的标准,所有的课外活动、综合能力、个人特性这些都得通过文书来表达,文书没有亮点,其他的亮点也会被掩盖。很多学生不注意这点,找了不专业的中介写文书,最终导致与名校擦肩而过。
美国名校需要从文书中解读出很多信息,学生的亮点在哪里,个性在哪里,故事性在哪里?如果都没有,即使你的分数再高,也有惨遭淘汰的可能。因为美国名校已经很明确的说了:“我们不缺高分的学生,我们在寻找独特的个性化的学生,文书一定要写得有新意或真诚。”
解决方案:生动感人的申请文书
好的申请文书的五大关键:1、要有个性,不要拘泥于形式。2、注重细节,细节能让申请文书迅速变得有个性和趣味横生。3、要展示你的与众不同。4、要诚实,写出最本色的自己。5、要会讲故事。
通过对以上四种不会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的解读,希望2015年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能避开这些“误区”,理想的托福、SAT只是成功的一小部分,个性化的课外活动,独特的个人特性,生动感人的申请文书,是申请2015美国名校的必备。

全被拒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为什么
高考助力网(https://www.jxzl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全被拒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为什么的相关内容。
这是一个老话题,简单说就是中美教育评价机制不同。
转载: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中国青年报》2012年 2月1日 第12版
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援西部教育。哈佛方面对此作出如是解
世界顶尖名校拒绝单一的高分者----高分与成功没有因果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没有梦想,你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寻找有梦想的人
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聊到中美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哈佛看到他影响世界的潜力 宁夏高考落榜生 全额奖学金进哈佛
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哈佛觉得这些非常重要
周惟彦: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持西部教育。哈佛方面对此作出如是解释: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并转发了去年5月2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
10年前,马振翼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叫“星腾科”的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
春节前,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栋高层写字楼里,马振翼笑呵呵地说:“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破解它。”
我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今年34岁的马振翼,在台湾出生,小学即到美国留学,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在华尔街干过,还当过高中老师,后来自己创业。
“咨询,就是聊天啦。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宁夏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这个男孩姓杨,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与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
看到影响世界的潜力
小杨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
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名志愿者。“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马振翼说。
小杨办的NGO,是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
经济学。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他飞快地说。
“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装、制作,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发掘。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让它闪闪发亮。”
但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一点。
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SAT满分照样会被刷
“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许多也照样会被哈佛刷掉。”马振翼说。
有媒体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马振翼说,美国的大学录取,大致看三大块: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三是课外活动。成绩不仅有SAT,还要看高中阶段的平均成绩等。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分数只能起30%的作用。
“你要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这些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答案很简单: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
马振翼列出一些美国名校比较看重的项目,例如:体育、社团、夏令营、研究性活动,或者参加实习、做义工、旅游、参加比赛,甚至还包括兴趣和爱好,哪怕是逛街买东西、玩电脑游戏和听音乐……“年轻人最大的课题,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加之不懈努力和坚持,成功离你就不远了。”
除了分数还能看到什么
从自己读书、教书经历中,马振翼得出的结论是: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聊到中美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以上就是高考助力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高考助力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助力网:
www.jxzll.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