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15:30:31 | 高考助力网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是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她始创于1924年,原名鉴亭书院。1953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定名为四川省潼南中学校。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学校于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潼南中学校。199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确认潼南中学为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
潼南中学座落在潼南区梓潼镇书院坡上,涪江之滨。这里,绿树成荫,碧江环绕,风光秀丽,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 潼南中学现有教职工35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3人,中级教师84人。学校教师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15人,有重庆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7人,有全国科研工作优秀个人1人。学校现有8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58个班,初中部30个班,在校学生5000余人。
以人为本,为国育才,是潼南中学的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理念。潼南中学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而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双基”和能力。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潼南中学共向高等学校培养和输送了8900余名合格新生。
每年都有300余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著名重点大学。1995年,潼南中学学生蒋志参加第二十届中学生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金牌,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2001年,潼南中学693名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有675人上大学录取线,升学率为97.4%,其中600分以上45人,上重点大学录取线239人,上北京大学录取线4人,上本科录取线共469人;
2002年,潼南中学72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716人上大学录取线,升学率为98.75%。其中,上重点大学线282人,上本科线566人,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线3人,有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创造了学校高考历史的新记录。2003年,潼南中学学生926人参加高考,有902人上大学录取线,其中332人上重点大学录取线,618人上大学本科录取线,升学率为97.8%。有3人上了清华、北京大学录取线,有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升学质量再创新高。
潼南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名列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前六位。潼南中学实施“名优兴校”和“科研兴校”战略,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1997年以来,潼南中学的教育科研捷报频传:获国家教育部科研成果优秀奖1人次;获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3人次;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市级科研课题5个。
学校老师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教育教学著作9部;参与编写教育教学专著并出版15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4篇;在市级以上教研会上交流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撰写论文获奖93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25人获全国一等奖,32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9人获得市一等奖。这些成绩,为潼南中学谱写了新的篇章。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是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她始创于1924年,原名鉴亭书院。1953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定名为四川省潼南中学校。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学校于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潼南中学校。199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确认潼南中学为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
潼南中学座落在潼南区梓潼镇书院坡上,涪江之滨。这里,绿树成荫,碧江环绕,风光秀丽,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 潼南中学现有教职工35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3人,中级教师84人。学校教师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15人,有重庆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7人,有全国科研工作优秀个人1人。学校现有8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58个班,初中部30个班,在校学生5000余人。
以人为本,为国育才,是潼南中学的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理念。潼南中学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而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双基”和能力。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潼南中学共向高等学校培养和输送了8900余名合格新生。每年都有300余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著名重点大学。1995年,潼南中学学生蒋志参加第二十届中学生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金牌,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2001年,潼南中学693名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有675人上大学录取线,升学率为97.4%,其中600分以上45人,上重点大学录取线239人,上北京大学录取线4人,上本科录取线共469人;2002年,潼南中学72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716人上大学录取线,升学率为98.75%。其中,上重点大学线282人,上本科线566人,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线3人,有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创造了学校高考历史的新记录。2003年,潼南中学学生926人参加高考,有902人上大学录取线,其中332人上重点大学录取线,618人上大学本科录取线,升学率为97.8%。有3人上了清华、北京大学录取线,有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升学质量再创新高。潼南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名列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前六位。潼南中学实施“名优兴校”和“科研兴校”战略,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1997年以来,潼南中学的教育科研捷报频传:获国家教育部科研成果优秀奖1人次;获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3人次;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市级科研课题5个。学校老师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教育教学著作9部;参与编写教育教学专著并出版15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4篇;在市级以上教研会上交流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撰写论文获奖93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25人获全国一等奖,32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9人获得市一等奖。这些成绩,为潼南中学谱写了新的篇章。
高考助力网(https://www.jxzl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重庆潼南中学2019高考成绩的相关内容。
网上可以查前一年的,学校和教育局这2个地方可以查到。长治市第十三中学的简介是什么?山西省长治市第十三中学,创建于1985年,是一所全日制的高级中学,坐落在山西省潞城市中华东大街111号。学校占地约50余亩,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学校管理层由5名校级领导组成,共有3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超过1600人,教职工队伍包括103名教师,其中高级和中级教师占比超过8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到90%。学校坚持高
重庆潼南区山区多吗?重庆作为山城,山区都比较多哈。潼南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地处渝蓉地区直线经济走廊。东邻合川区、铜梁区,南接大足区,西连四川安岳县、安居区、船山区,北与四川蓬溪县、武胜县相邻,与四川嘉陵区相望。潼南区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渝川合作示范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重庆市大都市区。2014年,潼南区幅员面积1583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0个镇,2014
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简介江西九成教育集团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集团麾下包括江西省上犹县第三中学、信丰县第五中学、于都县第五中学、石城县第五中学、余干县凌云中学,以及宁夏固原市隆德第三中学和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等七所学校。这些学校均在广纳贤才和精心经营下,教学成绩斐然。上犹县第三中学的学生超过3000人,2009年高考复读班中,一本以上录取4
重庆市城口县中学的城口中学发展城口中学创建于1942年,是城口县唯一的一所高完中。校园面积78.3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校初期只有几个班十几位教职工。几经沧桑,几多变迁,六十年代开始开办高中。经过十多届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学校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顺利进入重庆市重点中学的行列。教职员工已达251人,其中专任教师236人;全国模范教师1名,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重庆市特级教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的学校简介顺义区第一中学创办于1956年,她的前身是顺义县仁和镇小学附设中学班,1958年被正式命名为“顺义区城关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顺义县重点中学,1998年更名为顺义区第一中学。2004年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顺义一中人始终坚持务本求实、研究创新的办学思想,努力建设“追求卓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稳步快速持续发
安徽省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学校简介安徽省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被授予安徽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和滁州市文明单位,以及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占地103594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超过18000平方米,形成教学、生活、运动、实习和实训五个功能区,布局和谐美观。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包括价值424万元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设备,标准体育
瑞泉中学的历史沿革1938年,学校正式创建,乐育中学迁址六姑泉(又名瑞泉),改名瑞泉中学。1939年,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在老城街西关马王庙乐育小学处建立省立瑞泉中学,“西北青年抗敌先锋团”和“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1940年,教导主任李文白兼任国民党区分部书记,瑞泉中学童子军团成立。1940年11月11日,瑞中校长李文白、学生马峰义、向天堂被三青团以共产党嫌疑犯名义逮捕坐牢。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的学校成绩从创办之初的“漳浦县立绥安初级中学”到“漳浦县初级园艺职业中学”,从建国后的“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到“城关‘五七’中学”、“城关中学”、“漳浦中学”再回归到“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学校在历史的浪潮中几经波折,但团结进取、务实求真的一中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多育人才,育好人才,向漳浦的父老乡亲呈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进入80年代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教育形
2024-11-29 10:34:27
2024-12-18 00:11:18
2024-11-08 15:44:18
2024-09-15 17:06:53
2024-12-04 04:51:16
2024-10-08 18: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