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00:54:31 | 高考助力网
高校经过大类招生的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不少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
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学科大类名称比如(工程类,电子类等等),进校时不分专业,在同一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一年或两年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自愿选择)。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的意义
1、提高效率
一般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主要就是可以克服由于专业分化过细造成比较分散的局面,还可以更好的发挥出院系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作用,以及有利于师资方面和设备方面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安排,从而可以做到提高该院校的整体的办学效益。
2、培养人才
在提高效率的前提就是培养人才,如果学院从“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出发,不仅可以将专业的覆盖性扩大,还能创造新的学科和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一种优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该校跨学院大类的专业分流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学院分流:按各大类分流细则、按各学院分流人数先将学生分流至学院;第二步为专业分流:按各大类分流细则在学院内进行专业分流。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本科阶段前1--2年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大二大三再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高考助力网
如在某高校招生专业类中,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专业统一以“数学类”招生。这是现在很多高校都普遍采用的招生模式,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大类填报志愿。
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材料类,机械类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弄清楚某一个大类下面的细分专业,如果有你特别不能接受的专业,则要谨慎填报,因为将来专业分流的时候有可能会分到该专业。
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是目前最长见的形式。这种招生专业类所包含的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学科或专业合并在一起。如某农业大学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
同时,也有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学习。如将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组合再一起按照公共管理大类招生。
2024-06-16 09:52:45
2024-05-20 14:25:23
2024-06-22 21:52:56
2024-06-15 02:54:17
2024-06-23 21:01:30
2024-05-28 00:36:45